“长脚雨”下不停!上海“梅雨吐槽大会”:专挑上下班和饭点!还有“压轴大戏”来袭
预计未来24小时内上海将发生雷电活动,并伴有最大一小时雨量20-3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,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,请注意防范。
预计未来24小时内上海将发生雷电活动,并伴有最大一小时雨量20-3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,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,请注意防范。
6月10日:多云,白天南部有阵雨或雷阵雨。最高气温31~33℃,最低气温22~24℃,偏北风2到3级。
相比前两天,今天白天的降雨稍稍“收敛”了些,阴有中到大阵雨,局部暴雨。不过,今天傍晚起,随着西南暖湿气流加强,切变线南压,两股力量一叠加,降雨又要“放大招”了。
我喜欢下雨,特别是那种细如牛毛的温柔的小雨,空气湿润,树木也仿佛刚刚沐浴过的少女那般,身材纤细,清水芙蓉,不施粉黛,整个世界都自然清新,毫无矫揉造作之感。
2025年6月8日,农历五月十三,正是芒种节气中,民间又称“关羽磨刀日”,寓意农事紧张,万物催人快步。此时,“芒种忙,麦上场”,南方稻作忙播,北方小麦正收。
2025年6月8日,农历五月十三,正值芒种时节,也有民间说法称今日为“关羽磨刀日”。芒种之“芒”,有尖有刺,暗合时令之忙,农家正值抢收抢种之际,万物竞发,一刻不得闲。
在无锡,城市里最常见的是淡色库蚊和俗称“花蚊子”的白纹伊蚊;农村地区则要警惕三带喙库蚊、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。每年的6月到10月,都是它们活动最猖獗的“高峰期”。
各位亲们,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节气之一——芒种。芒种一到,意味着进入了梅雨季节,大家得做好准备,带上雨伞,穿上长裤,迎接这潮湿的时光。芒种不仅是个节气,也是一个耕耘的好时节,农民伯伯们在这个时候开始收割小麦、播种稻谷。而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来说,就是个换季的时间
梅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,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天气现象,由于梅雨发生的时间正是江南地区梅子的成熟季节,因此称作“梅雨”,这段时期叫作“黄梅天”,它的到来预示着持续阴雨、高温与潮湿,而在节气上,此时处于芒种与夏至节气阶段,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正是
2025年6月6日,农历五月十一,江南人常说“梅子熟时雨纷纷”,眼下正是入梅的节气节点。正值芒种,田野间一片繁忙,天一热雨就来,气候也逐渐转入高温高湿的节奏,一年中最潮最闷的时段就此拉开帷幕。
“梅雨季节”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必经的“湿漉漉”考验。2025年,梅雨季比往年提前了整整4天,6月6日正式入梅,刷新了近10年来的最早纪录。
“梅雨冥冥湿钓船,失群寒鹭下江天”,时间过得真快,今日6月6日,农历五月十一,我们正式进入梅雨季节。在《庚溪诗话》中对“梅雨”二字有着明确的解释: “江南五月梅熟时,霖雨连旬,谓之黄梅雨。”也就说每年的农历五月,北方冷空气会与南方暖湿气流在江淮流域持续交锋,导
“最怕入梅一日雨”,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道出了梅雨季节的特殊性。今日(2025年6月6日)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首日,恰逢晴空万里,这一反常气象引发广泛关注。从气象学角度看,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,通常表现为持续阴雨、湿度饱和的天气特征。而今年入梅首日却阳
江南的雨,说来就来,一点不讲客气。窗外淅淅沥沥,像是有人提着水壶,往天地间慢慢倒。水气裹着风,一头撞进人心里,发闷,发潮,心绪跟着飘。
“下下停停,停停下下”,时间过得真快,又到了一年梅雨季,每当梅雨季节到来天都像破了一样,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个不停。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、中旬,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,往往会出现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气,这个时候正是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,因此称为“梅雨”或者“黄梅雨
今天是2025年6月6日,农历五月十一,芒种后第一个“丙日”,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式入梅。说起入梅,可能很多人只知道这意味着接下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,但它背后其实还有不少讲究。
时间过得好快,6月份一下子又过去五分之一,今天正式进入芒种节气,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气,提醒人们农事活动要严格遵循节气规律。有一种说法是:芒种不种,再种无用。意思是错过芒种这个最佳播种时机,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会受严重影响,说明此时段对农业收割和播种的重要性。根据天
芒种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,夏季的第三个节气。“芒种”含义是“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,过此即失效”。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、雨量充沛、空气湿度大,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。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,民间也称其为“忙种”。这个时节,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。
在民间,流传着“四月芒种赶死牛,五月芒种慢悠悠”的说法。那么,到底什么意思呢?今年是何情况?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呢?一起来看看。
2025年芒种节气落在6月5日傍晚,对应农历五月初十,正是“芒种忙、夏收夏种”的节令。每年阳历6月6日前后,太阳运行至黄经75度,即为芒种节气。此时天热雨多,空气湿重,田里庄稼催着人,屋里也得防潮通风,可谓“脚不停、人不闲”。